玉阶怨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玉阶怨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玉阶怨拼音版
yù jiē yuàn玉阶怨
zu zhě :lǐ bái 作者:李白
yù jiē shēng bái lù , 玉阶生白露,
ya jiǔ qīn luó wà 。 夜久侵罗袜。
qua xià shuǐ jīng lián , 却下水晶帘,
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a 。 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分析
我觉得谢眺与李白在《玉阶怨》上,各有千秋,但无可否认谢眺是挖井人,李白则是饮水思源。有人曾把李白与杜甫在对待前辈诗人的态度相较,杜甫曰:“转益多师是汝师”,即吸收与继承;而李白虽然也虚心学习前人,继承传统,但批判的目光,似乎锐利一些,选择也似乎严格一些,在前辈的作家中,最使李白崇敬和倾倒的,恐怕是谢眺了。在李白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自己生活中,李白经常怀念这位诗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常常赞美他。李白在登临玩赏时,常常想起谢眺的诗名:“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眺,绿水望长安。”李白这些诗句,深深地受到谢眺的影响和在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谢眺有一首名篇“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翁,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首诗最末的的两句,便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象这样的佳句。在谢眺诗中还可以找到不少。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此诗句,清新淡雅,自然纯真,不事雕琢。李白对这些诗句十分喜爱。他赞扬道:“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这两位相隔了几百年的诗人,原来如此心心相印,脉搏相连。
当然,在《玉阶怨》上表现地更为明显,无论是诗的格局、语言材料,都有相似处,还是在主题。谢眺所作的《玉阶怨》,是受晋代陆机《班婕妤》的启发,但他不受局限,别出新意,从班婕好的哀怨中提炼出它的普遍意义,写出了所有被封建君王遗弃的妇女共同的哀愁。同样,李白勾勒了一个在孤寂深宫中守望等候的女子形象,并把思情怨意隐藏在言外。然而,两者在表现遗弃的女子的情感又各具特色。
谢眺在玉阶怨中写“流萤飞复息”,以流萤纷飞而至息,精炼地传达出时光推移,宫人隔帘犹望、百无聊赖的心情,与李白诗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望月到了夜半,落笔便已过了数层,颇见异曲同工妙。
另外,谢诗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令人从全诗展示的画面中体味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显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首句“夕殿下珠帘”,仅用五个字就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殿”字照应题名“玉阶”,交代出宫中的特定环境。“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履迹不会再经过这里,那一晚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而李诗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景中生情,开篇的“玉阶”二字可以看出主人公居室的豪华,室内的水晶帘如此晶莹剔透,足穿罗袜的.女主人公,可见她的身份,仪态均与众不同。但所有这些浮华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深宫岁月的悲哀呢?夜深露重,罗袜已湿,她真的不知道夜已深了吗?“却下水晶帘,”难道这样就可以安心入睡了吗?门可以挡住屋外的露水之寒,可是却挡不住那皎洁的明月。那轮和女主人公一样默默无语的月光,竟也不眠,通过水晶帘,照进屋内。于是女主人公更加难眠,索性在那独自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玲珑秋月,不正如女主人公要等待的人一样那么遥远吗?但仍痴痴地望着玲珑秋月,不知是人怜月,还是月怜人。一样的孤寂,月无言,人也无言。相互陪伴的明月与宫女,幽怨的只是人罢了。诗中不见人物的姿态及心理状态,诗人看似无动于衷的表现,却深含着对女主人公极深的同情,以女主人公的行动来表达其幽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此处尽可见诗人所要表达的“不著一字,尽显风流”的真意,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追求的含蓄美。
原文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