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战术
疲惫战术是指在通过拉锯战,使对方疲劳、生厌,以扭转己方在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到了对手精疲力竭时,己方反守为攻,促使对方接受己方条件的一种策略。一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疲劳战术,供大家欣赏。
“疲劳战术”是不少人用来攻击拼命学习的人时使用的一个贬义词。许多人来不及思考它的真正意义,就也盲目地同意了它的词性。
然而魏书生老师却说:我看未必如许多人所云,农民终年辛劳,身体可谓疲劳,然而其体质远比知识分子强健。科学家废衰忘食,头脑可谓疲劳,然而其智力远比体力劳动者敏锐;国家排球队、国家体操队、国家乒乓球队,哪一个没有经过极其艰苦的训练?疲劳,再疲劳,还坚持达到极点、冲过极点,浑身大汗、精疲力尽,然后休息,方得进步。
每次运动须达到极点、超过极点才够量,才能增强体质,提高素质。否则都属不进步的运动、低效运动、无效运动脑力劳动有没有极点?我想也应该有。每次学习若不达到这个极点、超过这个极点,那决不会收到增强能力、智力的效果。而极点应该是疲劳后而到来的。我不信,悠哉游哉地学习就可以有进步。
在我们身边不乏听到有这样的话,别学了,可别把自己使傻了。曾经一度我也觉得孩子们会不会学习太疲劳了,有些疲劳厌倦了,是想让他们进行一个放松。
这是不是又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呢?冲刺到最后就是最终的胜利者。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着一种冲劲,而把每一次的努力都当成是最后一分钟去努力。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学***历:考试即将来临了,面对着眼前成堆的`学习资料,总觉得心里没底儿,觉得这块知识也没掌握牢,那块知识也没掌握好,于是,考试前一天,还在抱着书本“啃”个没完。
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考前拼命“开夜车”,就会导致考前休息不够,大脑疲劳,以这样的状态应对考试,还怎么可能会考得好呢?
很多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谈及考前备战时,几乎都提到了这样一点——考前绝不搞疲劳战,对此,他们这样说:
“考前切勿开夜车或是疲劳战,这样会搞得头昏脑胀,考试时没有状态,更会造成心理紧张,总惦记着还有很多知识点没看到呢,考到了怎么办?”
“考试前一味地‘啃’书本,钻‘题海’,直到进考场时还浑浑噩噩,尚未从X、Y、Z中钻出来,怎么会考好呢?我们平时掌握的知识,大脑已经给我们分得条理清楚。而考试前突然增加工作量,就会把许多零乱的东西覆盖在记忆的表层。这样考试时,我们就不易挖掘平时的记忆,这也是看到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而我们又做不出来的原因所在。”
“在考试时,人会比平时更为紧张,身体消耗大,所以考前一定要养精蓄锐,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考前搞疲劳战是万万要不得的。人的精力有限,大脑的兴奋是有周期的,延长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最终就可能得不偿失。一些有过“开夜车”经历的学生就曾这样说:“明明前一天晚上记住的公式、定义,在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题目只会发呆,脑袋昏昏沉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成绩也就惨不忍睹了。”
的确,考前抱佛脚,就算你临时记住了一些知识,也只是记住了它们的皮毛,没有深刻理解,自然也就记忆不深刻;此外,大脑长时间地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好事,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失眠和健忘,很显然,这两个“开夜车”的附加品就可能会成为影响我们考场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考前最重要的是休息。休息好, 才能精力充沛,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