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利何时能去舍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势利何时能去舍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势利”二字。一股悲凉、一股恶心、一股对人情冷暖的痛楚体味刹那间塞满心头。“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当身份的标签撕掉以后,每个人都会恍然大悟,过去别人对你的的笑脸,对你的热情,对你的尊重,甚至毕恭毕敬……;只不过源于你当时还有令人耀眼的身份标签!就是这身份的标签,就是这头顶的光环,让“势利”如影如幻、难舍难分、似影随行。就是这“势利”二字,它把你所有的内涵,所有的才能,所有的品质,统统严实地封存,让你在这身份标签突然被掉落以后,你所有的自信,所有的自身价值,所有的业绩,所有的内在品格都在“势利”小人的冷漠中化为泡影。
不知道人类在进化的悠悠历程中,何时变异出这“势利”的人群?就是这个人群才成为古今所谓的“英雄豪杰”,人们敬仰的“成功者”。“势利”的游刃有余,“势利”的若即若离,“势利”的淋漓尽致,“势利”的恰到好处—让这群人走向了领导岗位,成为社会的主宰。这是否是上帝着意的手笔?把这群势利的'人种洒向人世间的角角落落,让善良的人们在成长的历程中,不断受伤,不断审视,演化出更多的势利之人。
诸葛亮的《四论》之《论交》:“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面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其意就是建立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有修养的人之间彼此深交而心息相通时,就好比花木,温暖时也不会多开花,寒冷时也不会改变叶子的颜色,能够经历一年四季而不衰败,经历艰险日益牢固。 但在现实中,能有几个人是真正的朋友?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就是几千年的验证。
势利,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顽固的弊病,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但在当今社会,芸芸众生对“势利”,趋之若鹜、 如蝇逐臭、如蚁附膻,可谓蜂拥而至、争先恐后。
难怪任何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在金钱和权利面前不堪一击,任何正直、善良、才华在“势利”面前俯首称臣。
人做不到势利,就不会阿谀奉承、就不会指鹿为马、就不会颠倒是非、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但你也就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活得更苦,付出的更多。有人说:人必须适应社会,否则社会就淘汰了你。意思就是你的适应“势利”,学会见风使舵,学会眼色行事。
人来到这个世界肯定有太多的不情愿,要不何以落地啼哭?人来到这个世界肯定有坎坷和灾难,要不何以以泪水来预示前路?要不何以用心血和艰辛获取成功。然而,“势利”正如摧花的狂风,击打果实的冰雹,覆盖品格的冰雪,让善良、正直的人在曲折的路途中遭遇更多的愁,更多的悔,更多的恨,更多的不幸和意想不到的难。
门当户对的婚姻导演了多少生死离别的爱情悲剧,等级贵贱抹杀了多少世间真情,“势利”残害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豪气和才气。
那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的阶段过后,大家在社会不同的角落,不同的轨道经历了一番驰骋后,还仍然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吗?同一起跑线的人在不同的命运安排下,在“势利”不同的程度下,被定位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等级,最终形成了新的社交圈子、生活圈子、情感圈子,他们还会在一起高谈阔论吗?各种聚会以残酷的座次昭示了人在“势利”下的不平等,各种私人交往以有无利用价值,深深留下了“势利”的烙印。混的好的“势利”人,在混的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优越和傲慢,混的不好的“势利”人,在混的好的人面前尽露媚陷和卑微。而那些混得不好的、有骨气的人,在混的比自己好的人面前(不管他势利与否),则很多表现出了扭曲得自尊,或清高自恋或避而远之。 我很穷但我看不起你们,发自肺腑的阿Q精神。
因“势利”而上演的令人心寒的丑剧和悲剧比比皆是。它所带给人们的,只能是让人对社会人情的再认识、再定位。“势利”所带给人的伤害,要么让一个人自卑消极,而把一生毁掉。要么会让一个人知耻后勇激发斗志,用“势利”更“势利”而扬眉吐气。
“人一走,茶就凉”,在阿庆嫂那脆丽的嗓子里流出的这几个简单的字,包涵了多么深刻的世态哲理!就是这简单的几个字,使多少人悲尝世态炎凉,又有多少人错误地理解而走向极端。人们似乎看透了这社会“势利”的现实,聪明者知道在台上和台下不一样,在任和不在任不一样,有钱和没钱不一样,有用和没用不一样……。所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了领导者的座右铭。趁着自己还行的时候,赶紧给自己谋点利益,捞点实惠,自己也得到一点心理平衡!这些人的心理是否变态和丑恶我们暂且不问,可是这“势利”所带给社会和人的祸害是多么的令人发指、令人深思!但谁也改变不了,锦上添花者众,雪里送炭者寡的现实,这就是“势利”的真实写照。
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很多固有思维模式和生存模式开始受到“势利”更强大的冲击和转变。各种刺激和诱惑激发了一些普通人潜在的聪明才智走向“势利”,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心混出样子,混个出人头地。因此人们的神经开始绷紧,“势利”渗透到每一个人心中。社会生活的节奏开始加快,送礼、送钱、送名字画、送美女、送文物等,成为一种新的“势利”手段。可是在机会并不均等的沙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夙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势利”的程度,道德水平的高低以及“势利”韬略等等,社会的激流会把人们冲击到不同的滩头,每个滩头的人们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接受因“势利”而呈现的不同色彩和境况:有的光彩照人,有的恬淡安逸,有的阴云密布,有的狂风暴雨。在这不同的滩头上,人们在思想挣扎后,最后不得不无奈地滋生了超乎寻常的更加现实的心态——人只能“势利”,只能追踪“势利”,才能生存,才能生存的更好。
不同滩头的人们在身心疲惫后,开始积极寻求心灵的安慰。这安慰的前提,就是找到和自己等同地位的一个滋生不出太多势利的圈子群体,大家在一起是平等的,你没有理由瞧不起我,我也没理由看不上你,大家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有很多相通的观点,更有没有谁比谁强的轻松。这就形成了阶层的不同,圈子的不同。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互相利用,互相得到实惠。
纵观中国历史,不外乎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这种观念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沉淀后,“势利“便彻底渗入到国人的骨髓里去了。
人之初,本无所谓“势利”的,后来耳濡目染多了,经过潜移默化甚至是言传身教,许多人便自觉不自觉的加入到“势利”的行列中了。现在的孩童,对于谁家的父母官大,谁家的钱多,谁家能办事,谁家有用,如数家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势利”在孩童的心里就深深扎根。
“惊波不在幽暗间,小人心里藏崩湍”。《史记》: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三国?曹摅》: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宋?苏舜钦》:世风随日往,俗态逐势热。《唐?徐夤》:豪门有利人争去,陋巷无权客不来……。说明势利是一种不知不觉加剧的流行病,它侵蚀着人们的灵魂,毒害着人们的思维,颠覆着人们的品行。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势利”何时能去舍,难!难!难!难于上晴天!但愿“势利”消失人间,但这只是美好的期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一生 » 来世不再踏入人世间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