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安定城楼》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作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一
唐代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隐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不中,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写下《安定城楼》这首诗。
泾原府治关内道泾州,在今日甘肃省泾川县北。因为唐代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所以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汀洲:汀指水边之地。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贾生:指西汉人贾谊。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被文帝召为博士。贾谊向汉文帝上《治安策》,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并提出很多政策。但是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将他贬到长沙。后来贾谊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这时27岁,以贾生自比。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李商隐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传说,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刍鸟,你知道吗? 鹓刍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刍鸟,发出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身份来吓我吧 ? ”
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诗时,李商隐二十六岁,仕途受阻,投靠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争中,王茂元属李*。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
传说,王安石晚年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以为唐人学杜甫最成功的,只有李商隐一人。王安石每一次诵读“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时,就说就算是杜甫也无法超过这句诗。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二
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诗中多用典故,这是他作诗的特色,但此诗流畅明快。《蔡宽夫诗话》载:王荆公晚年这次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永忆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曰:通首皆失意语,而结句尤显然。第六句尤奇,后人岂但不能作,且不能解。纪昀曰:刺同侣猜忌之作。《昭昧詹言》:此诗脉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间之者。然用事秽杂,与前不相称。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争中,王茂元属李*。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三
此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青年时的作品,真实的反应了诗人怀抱利器却寄人篱下,无所作为的痛苦心情。
作者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室同宗,这在他诗中曾多次表现。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利益。李商隐早年的贫困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开成二年(837),在令狐父子的资助和举荐下,李商隐经过两次失败后,终于进士及第。但是不久令狐楚去世了。在痛失恩师的同时,李商隐也顿失依靠。
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入幕,并与王茂元的女儿结了婚。可就在李商隐还沉浸在新婚的欢乐中时,已经有人开始大骂李商隐是“忘恩负义”,“诡薄无形”了。骂他的声音来自“牛*”。在政治取向上,令狐家与“牛*”比较近。而王茂元则被牛*看成是“李*”的骨干,当初对李商隐有栽培之恩的令狐家一看李商隐居然成了王家的女婿,这从政治层面和阶级感情上觉得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李商隐的这场婚姻简直是对“牛*”的一种背叛。李商隐有口难辩,他根本没想到个人的婚姻会带来如此难料的后果,而且令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安定城楼》一诗就写于诗人返回泾州以后。当时26岁的诗人寄居在王茂元幕中。来自于牛*的骂声越来越高,郁郁不得志的诗人登上泾州城楼,即景抒怀写成此诗。
“登上高耸的安定城楼,只见城堞连绵无尽;近处是杨柳依依,远处有沙洲点点。贾谊年少才俊,不得重用而只有空自流泪;王粲满腹经纶,春天来临却只能徒自远游。平生的夙愿是,扭转乾坤、天下太平昌盛之后;乘一叶扁舟,带着满头白发归隐江湖。却没料到,把腐烂的老鼠也视为美味的鸱鹰;竟然无休止地猜疑,凤凰也和它们一样…… ”
诗的首联以写景起笔,城阔楼高,登高远眺,但见绿杨满州,气象开阔。照常理如此壮美的景色自然会引发“清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但是仕途失意的诗人登上高城,放眼望去,只见城墙连绵、城楼高耸,楼边的杨柳随风飘摇,而杨柳尽处,是烟波浩渺之中的点点沙洲。本想借登高来纾解愁闷,然而“迢递”高城之下,却显得自己孤单渺小;“绿杨”堆烟,更显得朦胧迷离;林外“尽汀洲”,更觉得一派迷蒙苍茫!诗人的视野是开阔的,而他的心情却是郁闷的。此刻诗人似乎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倒是美好的景色更加刺激了作者郁闷的心绪,诗人转而开始了内心世界的倾诉。景缘情生,融情于景,在雄浑开阔但又充满迷离苍茫的氛围中,自然引出下联的忧愤感慨。
诗人在颔联用典,面对苍茫大地,不禁想起了与自己遭遇相似的贾谊和王粲,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一个“更”字,既是对王粲满腹经纶却不被重用、远游荆州的同情,又是对自己流落异乡、寄人篱下的悲叹。诗人以古人自比,展示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结。诗人仕途失意的失落、怀才不遇的愤懑、寄人篱下的愁苦、前途渺茫的隐忧,不言而喻,尽在典中。
颈联抒怀,申述志趣:“永忆”,常常想念、一贯向往;“江湖归白发”是“白发归江湖”的倒装;“欲回天地”是“想要扭转乾坤,做出澄清宇内的大事业”。诗人在前面登临、感古的基础上,转而直抒胸臆——等自己实现心中的抱负,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安度余生。从“永忆,白发”可看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淡泊的情怀,经“回天地”和“入扁舟”两幅画面的渲染,更显气魄雄伟、潇洒飘逸。
诗人在尾联用典,有感而发:不得已而身陷牛李*争的旋涡中,受排挤而落选,内心是痛苦的;不为区区小利,不是患得患失,而是痛于远大抱负难以实现,志趣是高远的。诗人这种高尚的情操无人理解,小人反而来猜测自己。悲愤的诗人便以庄子和鹓雏自比,借典寓讽,含蓄曲折,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正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一联,可谓这首诗的点睛和升华之笔。“江湖”,“扁舟”是借用春秋时范蠡的典故表达等到回天撼地,旋转乾坤之后,自己便头飘白发,身入扁舟,静得归隐江湖之趣。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报建功立业之志。“永”,“欲”两个字都用的很好。“永”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毕生的抱负;“欲”包含了作者为实现宏大理想所作的精神准备,使人相信他会因此而自励,自律。从而在人格上和结*弄权,经营私利的利禄之辈划清界限。因为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追名逐利的利禄宦官,哪里还有欲回天地的宏愿?正所谓,唯其不以名利为念,方能立志如此高远,看待进退升沉,如此从容!“终于安社稷,功成去江湖”,不也正是此意吗?同时,从诗的表达形式上看,该联对仗工整,气势雄浑,既洒脱又遒劲,深得杜诗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手法博采众长,诗情飘逸,境界高远,寄意幽深。深得“老杜律法”之精髓,是李商隐步入创作中期的重要标志。李商隐的这首诗,别具一格,忧愁以外,还有愤慨;同情古人以外,还有对理想的向往。融杜甫的深沉、柳宗元的愤懑、许浑的忧郁于一体,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才高气盛,耿介性格和坦荡的胸襟。一个惊世骇俗、胸怀大志的李商隐,呼之欲出矣!
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1]。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