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小故事
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而对文学有着多于常人的兴趣和认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韩愈的小故事吧。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设水布
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性情中人
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总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吏部开锁
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鸢飞鱼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过马牵山
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驱逐鳄鱼
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梦吞丹篆
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梦事中所讲的“丹篆”即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书之,笔画呈云迥篆书。韩愈明确反对佛教信仰,但颇信道教丹药。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实际上并无兴趣。对于韩愈梦中会出现“丹篆”,可理解为两点:第一就是韩愈对文学的追求所产生的梦魇,他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书法,笔势特别,所以便在梦中以人们常见的“丹篆”显示了出来;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韩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据秦汉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来的。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行为思想皆可影响其睡梦中的境况,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关于此梦是韩愈在受人瞩目之后对人所讲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梦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当属鼓励,而非嘲笑。大概是韩愈潜意识中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以至于后来见到孟郊,并与其关系密切后,就很自然地把梦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联系起来了。
误传相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世人画韩愈像,脸小且美髯,戴纱帽。这其实是南唐的韩熙载,在北宋时还有当时所画的韩熙载像保存,题词非常明确。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因此世人便误以为是韩愈。韩愈身体肥胖而少胡须。此后,韩愈配享孔子,各州县孔庙所画的都是韩熙载。后世无法辨别,便一直认为韩熙载的画像为韩愈。
风流成性
据记载,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药,古代的**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韩愈听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陶谷《清异录》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拓展阅读:韩愈与古文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兴起了“骈文”。这是一种讲究对仗、声律和词藻的文体,全篇以上下对称的双句为主,每句四个字或六个字相间,所以也称“四六文”。骈文发展到后期,越来越讲究声韵对仗的工整,追求华丽的词藻,运用的典故晦涩难懂,而文章的内容却很空洞,有时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对这种靡丽、不健康的文风,很多有识之士都很反感,提出改革文风。隋朝时,隋文帝甚至下诏要求匡正文风;初唐的魏徵等人,在编写《隋书》等史书时,都没有用骈文,相反还在著作中批评了六朝时期的文风。他们主张使用“古文”(指秦汉时所用的散体文),恢复秦汉以前那种自由、质朴、实用的文风。
但由于这时期并没有产生令人信服的佳作,所以他们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拥护。直到唐德宗时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以他们优异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理论主张,使唐代的“古文运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文学改革。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县)人。韩家曾是昌黎(在今属辽宁义县)地方的望族,所以他又自称昌黎人,后人则称他为韩昌黎。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长兄韩会抚养。可不久韩会又去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小名十二郎。韩愈叔侄是由寡嫂郑氏抚养长大的,他们过着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生活。
韩愈从小就学习刻苦,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他到京师应考,可考了三次都没考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十年后,他才得到国子监四门博士(国家最高学府的讲官)这一职位,第二年又和柳宗元等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他上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本后,马上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韩愈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写下了《杂说》《师说》等传诵千古的好文章。在《杂说四》中,他以“伯乐相马”的典故,批评当政者不懂得识用人才。
他们埋没、摧残了人才却又哀叹世上没有人才。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已成为精辟的警句和名言。
拓展阅读:韩愈带春的诗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4、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5、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唐·韩愈《示儿》
6、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唐·韩愈《辛卯年雪》
7、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唐·韩愈《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10、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1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12、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唐·韩愈《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13、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14、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15、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唐·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16、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17、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18、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唐·韩愈《新竹》
19、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20、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21、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22、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唐·韩愈《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23、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24、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25、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二》
26、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27、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28、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唐·韩愈《次邓州界》
29、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唐·韩愈《秋字》
30、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31、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32、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
33、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唐·韩愈《题木居士二首》
34、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唐·韩愈《苦寒》
35、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36、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37、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唐·韩愈《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3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39、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40、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41、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42、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43、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唐·韩愈《答孟郊》
44、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唐·韩愈《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45、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唐·韩愈《早春雪中闻莺》
46、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唐·韩愈《东都遇春》
47、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唐·韩愈《幽怀》
48、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49、行子去未已,春***鸣不停——唐·韩愈《过南阳》
50、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51、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唐·韩愈《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52、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53、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唐·韩愈《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54、南方二月半,春物亦已少——唐·韩愈《同冠峡(贞元十九年贬阳山后作)》
55、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杯——唐·韩愈《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
56、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57、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58、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唐·韩愈《南山诗》
59、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唐·韩愈《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
60、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唐·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