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科普知识
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中国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耕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何为春耕
《荀子.王制》中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是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二、何时春耕
一年的农事活动始于春耕,年年如此,循环往复。那么春耕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呢?
我国先民历来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作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千百年来,也总结出了许多有关的农谚,比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就连诗人也知道惊蛰节后,农民开始春耕,所以才会写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因为我们国家南北纬度差异很大,所以各地区春耕时间也不尽相同,越往北春耕时节越晚。具体来看:
1、华北地区:3月上旬到4月之间。
2、东北地区:4月末到5月初。
3、南方地区:2月下旬到3月上旬。
在古代,时令的更换,一般民众只能凭借物候的变化来判定,有天文知识的.巫师则能借助观测天象来确定。上古观象,通常在天刚昏黑时进行(称为“昏见”),被观测的星被称为“大火”,西方天文学名词为天蝎座a。古代“大火”星昏见时恰好在春分时节,火正在这一天观察到大火星位于南方正中的位置,于是向民众发布春分已经到来,可以春耕播种了。
三、春耕习俗
立春之后,春耕就开始了,在我国有些地方一直有试犁的习俗,可因为各地区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春耕的方式和时间也有不同。
桂北的春耕试犁,城镇里的活动比农村还要盛大。农村因天还寒冷,多是把牛轭头往牛脖颈上一夹,以示开春,即将要播种五谷。
城镇活动:相传在过去,为铺垫春耕气氛,鼓励人们作好备耕工作,官府县衙在立春前一天,就派会衙役到县城的城皇庙边上的荒地里搭建一个茅草官厂,衙役鸣锣擂鼓,吹吹打打,抬着县官和纸扎的春牛、犁,由衙门沿迎春路行到官厂,沿路群众,各家燃放鞭炮,并将黄豆、大米抛向耕牛,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春牛抬到官厂后,要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三伏三拜,县官领头,乡绅依次跟随参拜,而后念祭奠天地神明祈祷词,之后县官亲自扶犁,驱使春牛犁田,表示春耕开始。县官试犁之后,衙役将纸做的春牛抬着游街,提醒人们新年已经开始,五谷待种,百业待兴,大家应该送懒,迎接大闹春耕生产开头日的到来,游完街巷后,回到县衙门前打春后,最后把纸扎的春牛烧掉。
在瑶山,各家掌事人要拿着锄头到田里挥几锄,要么就到秧田或菜园里掏几下,表示春耕破土,此外,还要上山砍些竹子插在田间,表示插田,下地里埋上几颗种子,表示播种丰收。
还有些地方把二月初一视作开春节。一大早家家户户敲敲打打锅盖,表“送懒”,迎接大闹春耕生产开头日的到来。当日早晨吃了早饭,男人要把家中的农具仔细检查一遍,看哪些要修,哪些要要换,然后一一整理妥当;妇女们用头天浸泡好的糯米,磨好后做成糯米耙,然后把立冬腌好的干菜、腊肉剁碎做成香美可口的馅心,包在中间,这便是“阳春粑”,用柚叶垫好后,放锅里蒸熟,全家人围坐一桌,痛快饱餐一顿。吃“阳春粑”时,家里的主事人把新年要种的生产计划、品种安排告诉大家,要大家发奋把阳春搞好,夺取新一年的好收成。
在河北、山西浑源、山阴、朔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击鼓迎春。春耕的时候,人们手拿羊皮手鼓,边唱边敲,祈求风调雨顺,生产丰收。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当地农民表演团体,演绎一年中哈尼人与梯田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故事,展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在西藏地区,按照藏历传统,当地村民身着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端着自家的“切玛”(象征五谷丰登)聚集在田头,互敬青稞酒,开始撒种,祈福一年的丰收。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扎实推进“科普下乡助力春耕备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2月23日,民乐县科协以南古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契机,组织科技志愿者在南古镇开展“科普下乡助力春耕备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科技志愿者们发放农技科普知识宣传资料600多册,赠送科普小礼品300多份,展出科普知识展板30多块。“要到正规的农资店选购适宜的种子、农药和肥料等农资,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品种栽培特性,掌握农药和肥料使用技术……”科技志愿者耐心细致的对老百姓现场讲解春耕备耕注意事项,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纷纷围住宣传点领取资料。
下一步,民乐县科协将联合农业部门,按照“科普下乡助力春耕备耕,让科协的服务更接地气”的活动主题,邀请我县农业专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科技培训,并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线上推送农业生产科普知识,组织开展“送科普、送技术、送农资”下乡活动,不断营造春耕备耕的浓厚氛围,让科协的服务更接地气,让科普活动助力春耕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