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生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①与③对照说明什么?。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结果: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4、三个实验结论小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3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2、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二、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
00-2-+-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③胰岛素与胰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4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一生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