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育年龄
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初育年龄是指妇女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国策,晚婚晚育则是实现这一国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晚育年龄
一、法定结婚年龄几岁
法定婚龄,是指法律规定的允许结婚的最低年龄。法定婚龄是划分无效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线。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其中“不得早于”的精神实质是鼓励晚婚。
二、晚婚晚育的年龄是几岁
符合晚婚年龄是,女23周岁,男25周岁。
1、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线。只是要求青年结婚不得早于此年龄,并不是说它等于最合适最理想的结婚年龄,也就是说,并不等于每个青年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正因为如此,婚姻法上明确提出了“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2、法定婚龄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规定的,晚婚晚育是从我国人口状况和生殖生理功能考虑的,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正确理解和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凡是有志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的广大男女青年,应当积极响应*和国家的号召,争做移风易俗。晚婚晚育的模范。
3、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晚婚晚育奖励标准,职工结婚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0天的'法定产假。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基础上又对晚育的妇女规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延长产假的奖励,各省奖励的时间差距较大。北京在此基础上增加30天,广东是15天,湖南“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二天;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十天。
5、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长的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别奖励休假,休假期间,工资、奖金一般照发。
晚婚晚育产假的规定有哪些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长的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别奖励休假,休假期间,工资、奖金一般照发。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条例和办法中都有对晚婚晚育者进行奖励优待的具体规定。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一般为3天,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在此之外都又规定了晚婚奖励假,时间有长有短。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0天的法定晚婚晚育产假。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基础上又对晚育的妇女规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延长产假的奖励,各省奖励的时间差距较大。
已婚女员工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难产的增加15天,为105天;双胞胎或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产假30天(已婚妇女年满24周岁初育的为晚育)。
女员工妊娠不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妊娠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怀孕28周以上终止妊娠的享受正常生育产假90天,其中包括产前休假15天。
《男性晚育增加子女患脑病几率》
每个人都有一些基因突变,但是随着父亲年龄增长,每大一岁所生子女平均会增加两个变异。一名20岁的父亲平均会遗传给子女25个基因突变,而研究中年龄最大的父亲会遗传65个。
然而,无论母亲年龄如何,都只遗传15个左右的突变。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冰岛德科基因公司的卡里·斯蒂芬森博士说,父亲的年龄“在进化过程中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他补充说,“来自母亲的基因突变数量是恒定的,这是合理的,因为***在女性出生前就已经形成,但是男性一直到老年都在持续制造***。”
冰岛科学家发现,97%的基因突变都是因为父亲的年龄导致的,母亲的年龄则完全没有影响。一名40岁父亲的子女拥有潜在破坏性基因突变的几率是一名20岁父亲的子女的25倍,几率随年龄逐年增加。
专家称,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30多岁的男性如果计划晚些再要孩子的话,就应当提前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