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经典论释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下面是收集的《内经》经典论释,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内经》经典论释 篇1
人与自然这种相参相应的关系在《内经》中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无论是养生预防还是诊断与治疗,都离不开这种理论的指导。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 “失精”。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释文: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释文: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如果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跷脉就偏盛,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就会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释文:人的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
拓展阅读:《内经》里的人生智慧---夏天篇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节选: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身体怎样不“逆夏气”?
一、夏天忌生冷。
“心气内洞”是心脏“弱”。这一块首当其冲就是我们现在夏天没有夏天的样子,这其实跟冷气有主要的关联。有了冰箱我们喝冰水,夏天喝冰水是很伤人的。有了空调我们夏天可能超级凉爽,这就“逆夏气”了。
二、夏天喝热水,洗热水澡。
“顺夏气”就要喝热水,当然不能烫嘴,比体温高的水喝了就是舒服。夏天洗热水澡也舒服。夏天吃冷饮是真要注意的,因为“太阳”坏了,也就是卫气没了,所以不少人会长期“携带”太阳病。太阳病本该是急症、表证,但是现在人的表证确实鼻炎有几十年,感冒有几十年,相当于慢性携带,表证的长期携带最后就是心脑血管猝死,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过劳死”,表面上看似乎好好的,怎么一下就死了呢?实际上是“逆夏气”死。它是内部机制出问题了,也就是说“心气”跟不上,也不表达出来,然后突然之间断电,相当于系统崩溃,心脏停跳,里面先不工作,随后整个人就“死机”了。他没有提前知道和防范,也是因为卫气的警报系统被“逆夏气”摘除了。
人累是累不死的,累了就歇下来了。一疼一困,就睡着了。实在受不了累到极致是昏过去了,常规是不会死的。
现在为什么血压那么高?心脏病那么多?脑梗那么多?都是跟“逆夏气”有关。
内心怎样不“逆夏气”?
人生也是分四季,我们把20-40岁归为人生夏天,夏天属火。
一、20-40岁人要养心力,心力越大的人越能干大事业。
心力的两个标准。
标准1:心量大。
我们经常讲胸怀决定了什么?格局。胸怀越大,事业就越大,朋友就越多,豪情万丈。心眼小,格局小,到处都是阻碍。
标准2:心力强,遇事扛得住,担得住。
很多人说,这么大个事你不怕?这就是心力。心力不够的人成不了事,一事无成。这是《黄帝内经》的智慧。这一块很重要,这一块是根根,从广义上看,这是治病。我们要治人生之大病,因为往往人生的病是跟境遇有关系。
首先你由于境遇不好,然后生病了。这个是治人生的大病。
20-40岁这个阶段,你的心量够不够大?心力够不够强?遇事你扛得住就心量强,耐受好,锲而不舍。
二、20-40岁人要拼搏和奋斗,要燃烧生命。
20-40岁的人要怎么做?
人生的夏天,要像火一样,热情,奋斗。为了理想去拼搏,燃烧生命。
20-40岁的人问问自己是不是在燃烧生命?
该燃烧不燃烧,啃老,偷懒,享清福,一心想嫁豪门,会得病的。这叫做“逆夏气”。因果不虚,享清福享不了,会得病。“心气内洞”,必然心脏出问题会心慌。
夏天是什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所以20-40岁的年轻人不要问收获。现在先谈条件再干活,这显然就是逆夏气。人生夏天里,赶紧去耕耘,不要去问收获,也不要在乎收获。你不管空烧还是光芒四射去燃烧,烧的旺旺的,多干一点,多累一些,不吃亏。
三、20-40岁人要走对路,做光明事。
人的前半生以40岁做节点,走错路了不行。要走对路。
很多人干是干,瞎干蛮干,走错路也不行,做错了,坐牢里面,就忙错了。火是光明的,要干光明的事情,干正实走正道,走邪道,很多人20岁以后开始走歪道、邪道就开始出事了。
人生夏天里,只要付出就行了。
不需要你自己去算账,有天道的。你再去算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会帮你去算。你40岁以前你付出多少,40岁时你的能力就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这个果实在40岁以后人生的秋天去收。
人在做,天在看。人间自有公道。
《内经》经典论释 篇2
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解释: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2.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解释: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
延伸:节制不必要的欲望,寻求身心的安定,才能符合养生之道。
3.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延伸:多锻炼身体,好好保养自己,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照顾自己。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
延伸:俗话说,中医治本,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草本中药、推拿、针灸等治疗方式,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5.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随着阳气的增长,阴也不断繁荣。当阳气生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阴气所收藏。
延伸:阴阳既相克又相生。阳气足才能使阴液充足,滋养五脏六腑,保持生命的活力。
6.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释:各种疾病,病人大多是早晨感觉神气清爽,白天安静,傍晚病情加重,夜间最严重。
延伸:岐伯说,这是四时之气使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7.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违背了养生之道的根本规律,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身体。
延伸:人体是小宇宙,在大宇宙的空间里,小宇宙也要跟随着大宇宙的运行规律,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解释: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延伸:只有使身体阴阳平衡,才能不会生病。
9.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释:沉溺一时的快乐,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年过半百就衰老了。
延伸:千万不要因为年轻,而无休止的去放纵欲望,也不要熬夜,起居作息规律,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1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
延伸: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要顺应自然去养生。
11.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发怒伤肝,悲伤能制怒气。
延伸:过度的喜乐,损伤心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愤怒时,会导致心率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而人悲伤时,呼吸频率下降,可以致使情绪稳定下来。所以“悲”可以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