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篇1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而这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包含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这两方面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从而导致国人保守的性格。我国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旋余地。这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国人喜欢山多过喜欢水。而山给人沉稳的感觉,水给人灵活之感,由此看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向性就不言而喻了。特殊的地形使得中国的文化、国人的性格呈现比较封闭内向,比如我国黄河以北的地区由于东临太平洋,西北临险峻的山川高原,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参看我国的历史,各朝各代的上山拜祭山灵,清朝的闭关锁国等,其原因必定涉及地理环境。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及封闭性,使得中国在近代没能及时地吸收和收容外来的优秀文化,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屈辱。

其次,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中国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但是虽然外面的很难进来,但我们国人也很难出去接受他国好的方面。这导致了我国国人接受时代新信息的速度不如欧美国家。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其农业更加渗入科技等先进要素,农业特征呈现自由、开放的状态。所以说“以农业立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然而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再次,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包容性。中国地形驳杂,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泽、森林而形成了内部相对不同的区域。如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岭南文化等也就使中国民俗、饮食、服饰、生活习惯等丰富多样起来,使得各个地区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儒、道、佛三教的并行而立,盛唐时的胡汉交融,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及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最后,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存在两极性。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太平洋,西北临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但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我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深深影响着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我们必须保护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的延续下去。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篇2

[摘要]

中国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大陆国家,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

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影响

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远低于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地理环境就成了制约人类文化生成的主要基础。所以,要探讨文化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就必须重视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从广义来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环境(或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称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狭义的地理环境仅指“自然地理环境”。本文中的地理环境即属后者一类。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总的来说,发展变化的速度较为缓慢,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地理环境为塑造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最终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也同其他各国文化一样,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而非海洋国家”,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舞台和可能性。下面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特征方面来阐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延续性的影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是一块极为辽阔的大陆,其土地面积与整个欧洲大陆相差无几。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的版图已“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由于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形成里一个疆域广阔的大一统国家,也使得文化上易于形成统一的类型。地域辽阔、回旋余地较大,即使发生较大的社会***,文化传统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地保存(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之际和两宋之际的文化南移)。因为,遭遇战争时,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即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走北方”。而其他古代文明地区一旦遭遇外族入侵,即一蹶不振,惟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除了地域辽阔,中国还是一个半封闭的大陆国家,有着较为隔离的地理环境,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面临海,西北是漫漫沙漠,西南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这些地理上的障碍,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保护。正是这重重阻隔保障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在世界历史中,曾多次出现过因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断、消亡的悲剧,如西亚的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埃及都曾遭逢厄运。中国传统文化则得益于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而免遭不幸,成为惟一一种不曾中断而又延续千年的古老文化。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统一基础上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中国背靠欧亚大陆腹地,面对辽阔的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这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为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温床。中国传统文化自产生起,就因环境的多样性而呈现出丰富的多元状态,至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如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两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以山东为中心的齐鲁文化,以陕西为中心的关中文化,以山西为中心的三晋文化,等等。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发展到后来,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河南省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成为最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很早就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属“河谷型”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包容性。内聚力主要表现为:当受到外力冲击时,仍然可维持其文化上的共同性,加强内部团结,齐心协力对付外来的威胁。中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始终没有中断或消亡,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当其他类型的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后,中原文化能够将其吸收同化,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因此,中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荆楚文化,又称两湖文化、楚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地讲,它是从楚立国到灭亡的800年间所创造的文化。??广义地讲,它是自先秦至近代以前楚地、楚人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简言之,它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荆楚文化发祥于江汉地区,发展到鼎盛时期遍布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大致上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地区。这一地区处于长江中游,有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从而为荆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相较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诞生于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不似前者那般雄浑壮阔,而显得细腻婉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支主要源头。荆楚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对凤的崇拜。众所周知,龙是中原文化的象征,而凤则是荆楚文化的象征。荆楚文化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凤的图像数量众多,著《人物龙凤帛画》就反映了这种凤的崇拜。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理性主义,荆楚文化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楚辞、乐舞等是荆楚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楚人屈原的《离骚》更是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狭义的齐鲁文化是指先秦时期齐国文化与鲁国文化的合称;广义上指今山东地区的古代文化,山东地区,大体上是以泰山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山东地区中依泰山,其北西南分别为华北平原、豫东平原和江淮平原,山东半岛伸向大海,滨渤海、黄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先秦时期,华夏文明的中心已在齐鲁。春秋时期,齐鲁文化已经是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成为华夏文化中的主导。泰山在齐鲁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泰山为五岳之首,曾为齐鲁的分界线,后逐渐形成对泰山的崇拜,历代皇帝都以泰山封禅为彰显帝业,获得上天认可的最隆重的庆典仪式。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形态,对其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中,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概念,以重要关口来限定,位于东部的是函谷关和潼关,西部是大散关,南部是无关,北部是小关。关中即由此得名。古代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在此建都,人们将潼关以西的京畿之地称为关中并沿袭下来,此为狭义。广义上用“关中之地”泛指整个陕西省。因此,所谓关中文化就是以关中地区为主的今陕西一带的古代文化。因项羽曾三分关中,“立三秦王”,得名“三秦”,故关中文化又称“三秦文化”。关中地理位置险要,西岳华山即以“险”著称。关中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内有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学,虽产生于齐鲁之地,但是构成儒学基础的周礼却产生于关中地区。周公是完成周礼的关键人物,周礼对儒学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儒学于汉代经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独尊儒术”,取得正统地位,北宋张载在眉县(陕西省)讲学,创立“关学”,这是关中文化在宋元以后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来极大影响。汉唐时期,关中文化达到了鼎盛,关中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要地。关中地区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玄奘天竺取经,为其译经而建的大雁塔成为当时佛教的中心。此外,关中地区还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在这里撞击、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的晋,是以今山西省为中心的地区。“狭义的晋文化是指春秋时晋国的文化;广义的晋文化是指古代晋地晋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晋”。因此,晋文化又称“三晋文化”。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多种地貌类型,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亦十分丰富,汾河贯穿南北,其间盆地为重要产粮区,煤铁资源更是全国首位。晋地也是先秦时期纵横家的发源地与活动中心,是逐鹿中原,成就霸业的必争之地,各国政治,军事矛盾的焦点,始终纠结于此,因此,纵横家应运而生,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大纵横家。晋商文化是晋文化的一大特点。晋商的兴起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晋地长期是京师的粮食供应地,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自古临近京师,成为历代王朝所依的军事重镇;其交通便利,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山西北部临近北方游牧区,使之成为中原物资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流的通道;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古代晋商文化繁荣兴盛。“到明代,晋商活动范围已经‘半天下’,到了清代,就是足迹遍天下了”。这种鼎盛局面一直延续到清末,才逐渐衰落。晋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的枢纽,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形成了晋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色。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性与保守性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中国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大陆国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既维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创性,但又导致了文化上的保守性。

在生产力低,交通运输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现在要大得多。由于疆域的相对封闭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与境外的其他世界文明中心缺乏充分的接触,因而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很大的***性,迥异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类型。例如,中国的哲学、医学、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也都是自成体系,与东西方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同的。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种半封闭状态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种自发的文化,***成为一个系统,而且具有强烈的延续性与统一性。一方面,中国不容易出现由于别国文化。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篇3

摘要: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不言而喻。人类依靠地理环境进行生活和生产,也是以地理环境为依托,文化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当然,中国文化也不例外。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形成了延续性、多样性、封闭性和***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它对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片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地势走向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形成地形上“三大台阶”。中国地形复杂,幅员辽阔,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季风气候发达。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由于中国的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中国较早形成了农业社会,这也使得中化文化发展得又早又快。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特征是是雨热同季,也就是说降水与气温同步升降,这就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尽管在中国的历史上农业文化也曾有过与游牧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一直在文化和数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农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区就成了最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地方,也是在这一带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由于中国地域十分辽阔,因此局部自然环境的改变,是不足以对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产生较大影响的。由于早期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中西方的文明中心又距离很遥远,正是因为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所以中国文化才得以***发展,长期延续。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除此之外,长江乃至辽河流域,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同样孕育了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中国最后都灭绝了。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它们的疆域远不如中国辽阔。所以一旦当它们被外族入侵时,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样一来,文明便难以逃脱中断的厄运。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不同,中国有十分辽阔的疆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回旋空间。我们不难看出,当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中原王朝即使失去了黄河流域,仍可以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延续自己的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有充足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那样灭绝,而是得以延续了下来。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还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无疑复杂多样的。

中国是幅员辽阔,内部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而这些区域具有各不相同的地理特征,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上都有差别,这种自然特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可以分为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而农业文化又分为中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等。

事实上中华文化的区域差异早在先秦就形成了。

不同区域里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都大有不同。

正如古语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虽然多种多样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由于它们之间更具有统一,因此没有导致中国文化走向***的局面。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文化的***相对性和相对封闭性。

得益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相对而言比较独自地完成了文明发生期。

中国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东面是大海,西北面是戈壁和沙漠,西南面是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

这就导致中国与外部世界半隔绝,即使有外来文化的传入也无法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反而被中国文化改变。

这就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千百年来一直延续了下来。

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等都自成体系。

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德文、印度文等都是来自于其他文字,而中国特有的“方块字”汉字,是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和其他文字的产生有很大区别。

意境高远的中国书画,也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也是由中国人***创造的。

当然也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外来文化,比如最典型的佛教。

但中国化的佛教经过中国人的引申和发挥已经和印度本土的佛教有了很大区别。

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也是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更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导致中国人沉醉于自己发达发达的农业文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因此不愿意与其他国家交往。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闭关守国,拒绝接受和了解外来文化。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篇4

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片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地势走向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形成地形上“三大台阶”。中国地形复杂,幅员辽阔,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季风气候发达。这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由于中国的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中国较早形成了农业社会,这也使得中化文化发展得又早又快。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特征是是雨热同季,也就是说降水与气温同步升降,这就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尽管在中国的历史上农业文化也曾有过与游牧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一直在文化和数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农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区就成了最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地方,也是在这一带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由于中国地域十分辽阔,因此局部自然环境的改变,是不足以对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产生较大影响的。由于早期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中西方的文明中心又距离很遥远,正是因为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所以中国文化才得以***发展,长期延续。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除此之外,长江乃至辽河流域,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同样孕育了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中国最后都灭绝了。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它们的疆域远不如中国辽阔。所以一旦当它们被外族入侵时,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样一来,文明便难以逃脱中断的厄运。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不同,中国有十分辽阔的疆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回旋空间。我们不难看出,当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中原王朝即使失去了黄河流域,仍可以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延续自己的文化。如果中国没有广阔的的疆域,中国文化要想数千年来流传下来就绝非易事了。正是因为中国有充足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那样灭绝,而是得以延续了下来。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还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地理环境是无疑复杂多样的。中国是幅员辽阔,内部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而这些区域具有各不相同的地理特征,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上都有差别,这种自然特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可以分为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而农业文化又分为中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等。事实上中华文化的区域差异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不同区域里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都大有不同。正如古语所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多种多样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由于它们之间更具有统一,因此没有导致中国文化走向***的局面。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文化的***相对性和相对封闭性。得益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相对而言比较独自地完成了文明发生期。中国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东面是大海,西北面是戈壁和沙漠,西南面是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就导致中国与外部世界半隔绝,即使有外来文化的传入也无法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反而被中国文化改变。这就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千百年来一直延续了下来。

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等都自成体系。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德文、印度文等都是来自于其他文字,而中国特有的“方块字”汉字,是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和其他文字的产生有很大区别。意境高远的中国书画,也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也是由中国人***创造的。当然也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外来文化,比如最典型的佛教。但中国化的佛教经过中国人的引申和发挥已经和印度本土的佛教有了很大区别。

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也是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更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导致中国人沉醉于自己发达发达的农业文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因此不愿意与其他国家交往。到了明清时期,更是闭关守国,拒绝接受和了解外来文化。

五、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

中国地处北温带,因此季风气候明显,促使中华民族的性格向温和的方向发展,崇尚“中庸”的思想。中国的东部,河流众多,水热配合良好,季风能定期带来丰沛的雨水。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中国人一向喜爱和平,讨厌战争及其带来的与***,把太平盛世作为君主政治上的最高成就。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中国人喜欢和平相处,不喜欢与人争执,认为“中庸”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标准。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多次入主中原。汉族在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时,一向奉行退让的政策,甚至于服从少数民族的统治。这些无疑是因为中华民族,特别是汉人温和的性格导致他们难以采取进行正面冲突的方式。更典型的例子是,在落后挨打的旧中国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多次侵略中国,但中国人却一直退让,与侵略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因此,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巨大而深远的。我们应当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使中国文化能源远流长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一生 »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学习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哪四种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解释词语的方法,内容包括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哪四种,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解释词语的方法有。解释词语的方法解释词语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每遇到这个题目时,都是失分较严重,有的甚至连一分都拿不到。通下面是

学习

呼呼的作文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呼呼作文,内容包括呼呼的作文,十一篇30字作文,四年级写作100篇。呼呼作文(通用2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呼

学习

描写重庆山城的句子和词语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重庆山城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重庆山城的句子和词语,描述山城重庆的优美句子,赞美重庆山城的好句子。描写重庆山城的句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那什

学习

形容信念坚定的诗句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信念坚定的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信念坚定的诗句,形容信念坚定的古诗,形容坚定信念努力前行的诗词。形容信念坚定的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为大家

学习

关于购物的英语句子五句话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购物的英语句子,内容包括关于购物的英语句子五句话,关于购物的英语句子五年级,关于购物的句子英语。关于购物的英语句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句子的类型多样,

学习

稀奇的近义词是什么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稀奇的近义词,内容包括稀奇的近义词是什么,稀奇的近义词标准答案,稀奇的近义词可以是奇怪吗。稀奇的近义词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人

学习

离骚艺术手法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离骚艺术手法分析,内容包括离骚艺术手法,离骚艺术手法有哪些,离骚的比兴手法。离骚艺术手法分析《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以下是离骚艺术手法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

学习

努力学习的格言诗句

阅读(78)

本文为您介绍努力学习的格言有哪些,内容包括努力学习的格言诗句,努力学习的格言经典语录,努力学习的格言名句。努力学习的格言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从表达的角度说,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你知道

学习

不是故事的故事

阅读(106)

本文为您介绍故事不是故事,内容包括故事精选大全狼的故事,不是故事的故事,儿童故事大赛精选故事三分钟。不是故事的故事(精选2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

学习

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故事,内容包括贝儿和雪儿的故事,贝尔的故事完整版,小雪和贝尔的故事。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

学习

聂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内容包括聂耳励志故事,聂耳从小到大的故事简略,聂耳的故事励志。聂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故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来看看聂耳的

学习

苏轼的故事名人故事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的励志故事典故,内容包括苏轼乐观心态的名人故事,苏轼的一个名人故事,名人故事苏轼的一生。苏轼的故事名人故事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

学习

小鱼的故事睡前故事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小鱼的儿童睡前故事,内容包括小鱼的睡前故事文字版,小鱼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关于小鱼。小鱼的故事睡前故事(精选20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

学习

钥匙的故事哲理故事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锁和钥匙的故事,内容包括钥匙的小故事,钥匙的故事简短,锁和钥匙的故事感悟。钥匙的故事哲理故事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故事都很熟悉吧,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钥匙

学习

自己写的关于历史的诗歌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写历史的诗歌,内容包括自己写的关于历史的诗歌,历史诗歌,关于历史题材的诗歌。写历史的诗歌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

学习

玄学对隐逸之风的影响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玄学与隐逸人生论文,内容包括玄学对隐逸之风的影响,玄学思想与隐逸情怀的融合,玄学对隐逸文学影响。玄学与隐逸人生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

学习

洪水灾害的影响有哪些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洪水灾害的影响,内容包括洪水灾害的影响有哪些,泰国洪水对橡胶影响,大洪水持续多少年。洪水灾害的影响在江河堤防防洪和抢险工作中,一般把达到或接近警戒水位(流量)、水库入库洪峰流量重现期达到2年一遇及其以上时作为洪水发生

学习

西安旅游景点历史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陕西旅游导游词大全,内容包括西安旅游景点历史,陕西十二大景点导游词,陕西省景点导游词5篇300字。古朴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15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

学习

卢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卢姓的来源和姓卢的名人,内容包括卢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卢姓的历史名人做什么的,陕西城固县卢家坡卢姓来源。卢姓的来源和姓卢的名人卢姓,中华姓之,是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主要源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

学习

颜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颜姓在中国姓氏排名中排第几位,内容包括颜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百家姓中颜姓排第几名,颜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还有现状。颜氏-姓颜的名人-颜姓起名字-颜姓的起源与家谱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

学习

牛仔裤的历史记录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牛仔裤的历史,内容包括牛仔裤的历史记录,牛仔裤的历史由来,牛仔裤的历史你知道吗。牛仔裤的历史牛仔裤又称坚固呢裤,一种男女穿用的紧身便裤,最早出现在美国西部,曾受到当地的矿工和牛仔们的欢迎,在当代仍然十分流行。那么你知

学习

窦太后简介及历史评价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窦太后简介,内容包括窦太后简介及历史评价,窦太后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窦太后个人简介。窦太后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