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干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整理的燎干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燎干作文 篇1
“燎干”是什么?这是我们家乡宁夏吴忠一带过年的风俗。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这天,夜幕降临时分,家家户户都要点燃白天准备好的沙蒿柴、麦草等。一家人围在火堆旁说说笑笑,火苗照得人们满脸通红。火刚燃起来,大人就往火堆里撤一些盐,噼噼啪啪作响。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免灾。
燎干开始了。全家人一个接一个从火堆的这一边跳向另一边,气氛异常热烈,喊声叫声连成一片。要是有亲人不在家的,家人就把他们的帽子或衣物拿出来燎一燎。老人们说,燎干了,人的晦气就可以燎掉了,可保一年平安。
火势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渐渐变小。等到柴草烧尽了,主人用铁锹扬起柴草灰,火星在空中飞舞。根据火星飞舞的方向和形状,“懂行”的人就会喊出“麦子花”“养麦花”“糜子花”“玉米花”等。听大人们讲,出现什么花,就意味着今年什么庄稼丰收。紧接着是“踏老鼠”,大家争着用脚踏灭地上剩余的火星,踏灭火星,说明踏死一只老鼠。
现在,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家乡人逐渐意识到这种民俗的迷信落后之处,这样的活动慢慢少了,但人们祈愿亲人平安、企盼好年景的心愿永远不会变。
燎干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宁夏盐池县地处陕甘宁、内蒙交界处,这里乡风民俗甚多,就说过年吧,从年三十开始一直要过到正月二十三。
正月二十三这天,节日的气氛仍然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夜幕降临时分,家家户户都要点燃白天准备好的柴草,一家人围在火堆旁说说笑笑,火苗照得人们满脸通红。火刚燃起来,大人就往火堆里撒一些盐,噼噼啪啪响,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免灾。燎干开始了,一家人一个接一个从火堆的这一头跳向另一头。气氛非常热烈。要是有亲人不在家的,就把他(她)们的帽子或衣物拿出来燎一燎。老人们说,燎干了,人的晦气燎掉了,可保一年平安。
等到柴草烧尽了,主人用铁锹扬起柴草灰,火星在空中飞舞,根据火星飞舞的方向、形状,“懂行”的人就会喊出“麦子花”、“荞麦花”、“糜子花”、“玉米花”等,出现什么花,意味着今年什么庄稼丰收。一般情况下是什么花都出现,寄托人们企盼全面丰收的愿望。火星落了一地。紧接着是“踏老鼠”,大家争着用脚踏灭地上剩余的火星,踏灭一处火星,意味着踏死一只老鼠,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城市的上空。
随着时代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民俗的落后之处,如今燎干的人也渐渐变少了。
燎干作文 篇3
昨天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三,晚上进行了燎干。
晚饭后,我帮爷爷撕下了贴在门上的对联,取下了红灯笼,装在纸箱里。还找了些塑料泡沫和硬纸片,拿了一串鞭炮,抱了一大堆。到小区门前点着,火可旺了。鞭炮声引来了许多人,有男的女的,老人小孩。有我们小区的,也有对面东瓜园小区的。他们也拿来好多的对联和硬纸箱,丢进燃烧的火堆里。火越烧越旺,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争着,抢着从火上跳来跳去。就连附近门店的叔叔阿姨们都跑来参加燎干。大家七嘴八舌,欢声笑语,非常热闹。我也很高兴,大着胆子在火堆上跳过。
足足有半个小时,火渐渐熄灭了,但是余灰还红红的燃着。看门师傅拿来一把扫帚,把着完了的火星扫到一起,用扫帚一打,火星乱飞,十分好看。他一边打一边说:“小麦花、荞麦花”预示着今年粮食大丰收。
我问爷爷这是不是迷信活动?爷爷说,这是古人遗留下来的一种民间习俗,意味着新年已经过罢了,燎干把人们身上的晦气和不愉快的事赶走。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吉祥如意,这时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燎干作文 篇4
从我记事起,吃完正月十五的元宵,年还不算过完,因为还有一个节日值得我去期待,那就是宁夏农村延续了好多年的“燎疳”节,时间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三。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三两个小孩,在正月二十三之前结伴拿着铁锹,推着家里的手推车,漫山遍野砍柴,什么沙蒿柴、毛头刺都是大伙喜欢的柴草。兄弟姐妹几个一起砍了然后装车拉回家堆在自己家的门前,那一个个突兀的柴草垛总勾起我无限的羡慕。自己也曾一个人出去砍柴,怎奈力气小,一天下来根本砍不下几根柴草。我不止一次大哭着回家缠父亲,让他带我出去砍柴。直到他也给我在门前准备了一大堆柴草的时候,我才破涕为笑。虽然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要“燎疳”,“燎疳”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却条件反射似的`知道这一天:没有足够的柴草是不行的,不“燎疳”也是不行的。
那一天,总是过得很慢,看着日头渐渐落下西山,等到月光朦胧,满天星斗闪烁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扶着奶奶,和家人一起来到门前,兴奋地等待着。等到父亲点着了火,母亲会抓几把盐撒在火堆里,篝火立刻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时,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柴草堆也陆续点燃了,熊熊火光照亮了半个天空,那腾起的火苗映红了每一张欢笑的脸。大人们兴奋地从火堆上跳过去,半大小子们一边嗷嗷怪叫一边来回跳火堆。我和弟弟还小,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玩。等到火苗小点的时候父亲就抱着我和弟弟筛糠一般在火堆上甩几下,那时真是既兴奋又紧张,感觉燃烧的火变成了一股股暖风,“呼”的一下从耳边掠过,整个人一下子就暖到了心里。一次两次不过瘾,就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抱着我们在火堆上甩来甩去。
等到柴草烧尽的时候,剩下一堆黑红色的柴草灰。父亲就会拿着一把方头铁锹,像在打麦场上扬场那样,铲一锹灰烬,昂起头,向着天空高高扬起。顿时,火灰飞溅开来,如燃放烟花一样,火星漫天飞舞,又像是从天上飞下来一个金色瀑布,美丽极了。我和弟弟对着那无数个晶莹的红宝石般的火花大声喊着:荞麦花、糜子花……父亲变换角度把火灰一一扬起,我们也会跟着喊出不同的花名来。
火灰扬完了,地上尽是没有燃尽的火星,在漆黑的夜里格外扎眼,就像天上的星星闪着调皮的眼睛。我们叫着:“踩老鼠喽”,一路跑着踩过去。据说谁踩的越多,预示着谁家的老鼠越少,粮食不会被偷吃。
父亲曾经告诉我,关于“燎疳”还有个传说。上古以前,每到过年,人们都要生疮害病,家畜、家禽无故死亡。有个神灵为了搭救百姓托梦说:“每到过年的时候,玉皇大帝就派人往地上撒瘟*,要将地上的凡人收净,这是你们的一大灾难。不过,我教你们一个办法,在正月初一,你们各家在院中挂一盏高灯,这就像天火在空中燃烧。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都在院中点一盏面灯,这就意味着天火已烧到了门外。正月二十三晚上,各家都在大门外点起一堆火,这又意味着天火已经烧到了门外。玉皇大帝会认为火都烧到门外了,家里没有人了,自然不会降灾难了。”到了第二年,人们就按神说的做了,“燎疳”的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
小时候我觉得这个传说很神秘。但“燎疳”对我的吸引力和神明无关。儿童们喜欢的其实只是可以点起篝火跳来跳起,这种游戏带着野性,让乡村的夜晚格外热闹。大人们也未必真的相信,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仪式,祈祷新的一年无病无灾、全家健康,同时趁着正月农闲的时候让一家老小玩个高兴,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正月二十三这天,也称为“月尽”。“燎疳”一过,年就算是过完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民开始春耕,在一块块散发着清香的土地上播种新的希望。
时光荏苒,“燎疳”似乎被很多人淡忘了,我却格外依恋它。它是西北农村特有的篝火晚会,火光中,是农民朴素的心愿与自然、与大地的一次相依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