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引导语:危机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始终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创造.但是对于危机管理的科学的界定,国内外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国际上研究危机管理的学者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
危机事件的决策环境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因素的高度积聚。在紧急情境下,危机以其高度不确定的前景给管理者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作出关键性决策和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
公共危机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
公共危机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一般而言,危机管理需要面对三个事实要素:(1)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2)可供管理者利用的时间、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发展的后果很难预料。因此,危机管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作出重大决策和反应。
危机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因此,需要在危机发生的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危机管理的准备、预警、处理及恢复等几个阶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就其本质而言,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极为复杂而困难,往往关系到组织的安危。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改进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危机事件本身特有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以及经济危机五大类。 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应发布预警级别等预警信息。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危机事件,分别由发生地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每一个级别的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根据危害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已经发生、危害逐步减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可将危机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