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速记的技巧
法就是阅读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它要求在阅读中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对文章的基本理解,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浅谈速记的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速记的技巧
在速记领域中,特别是在速记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和规律:在学习速记的过程中,凡是按照教材上所讲的道理,在钻研弄懂速记原理和符号书写规则及方法的基础上,勤写苦练符号,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在较短的时间这些人便掌握了速记;而那些只看看教材,不练符号,或者练得太少,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怕麻烦,只对速记的技巧感兴趣,热心于寻求捷径,想侥幸取胜的,这种为技巧而技巧的形式主义做法,结果使他们走了弯路。学了很长的时间、速记符号、速记技巧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因此,为了认识速记规律,正确掌握速记的学习方法,有必要对速记的技巧进行一些分析。
所谓技巧,几指一门技术的灵巧性。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它的灵活性和巧妙性。速记是一门技术,当然也有它的技巧,而且速记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技术。速记的技巧在于它具有速记符号的高度灵敏性,在不同场合记录的自由和随机应变的特征.
任何技巧的获得,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正确的学习规则和练习方法。学习速记就是这样。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语文水平,掌握正确的学习规则和练习方法,而练习在学习速记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知道,速记是使用一种简便易写的符号,适应语言规律的省略、缩写方法,快速而准备地记录语言的实用技术,它作为解决书写速度慢的一种有效手段,必须使符号的.书写速度与语言的速度相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条件就是掌握大量的略写符号,熟练地运用符号的自身特点,也表明了学习速记必须靠大量反复的练习的必要性由于速记符号的特点是以曲直、长短、大小及书写位置的不同来区别读音或词义的差别的,它们的形体差别很小,刚接融速记的人一时就很难辨认和区分。因此,记熟写准符号是每个学习速记者开初必练的基本功。有人学习速记喜欢探听秘诀。“速记学习有三个秘诀:练习、练习再练习。”可见速记技巧的掌握,必须下苦功练习。凡是掌握了速记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经过成千上万遍的不厌其烦的练习而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对学速记的深刻反映。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掌握速记技巧的人,我们有理由发问:你练了有多少遍?没有练哪来的熟?没有熟哪来的巧?连符号都不熟悉,要想掌握速记的技巧,这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速记的技巧是从练习符号而来。这正如绘画的技巧是从练习素描,雕塑的技巧是从练习造型而来的一样。
速记符号的练习,贯穿整个速记学习和运用的始终,学,不等于能用。要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使之与语言的速度相适应,必须着眼于熟练和巩固已学的基本符号和略写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如果说熟悉基本符号是基本功,娴熟地运用缩略方法是技巧,那么掌握这种记录的技巧,往往要付出高出速记基本功无数倍的劳动代价。必须具有惊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攻关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锻炼实践速记的过程中,要扩大练习内容和练习量,练习得愈多愈好。在速记界,任何一个学者,包括我们的速记专家,都从来不会感到自己的实践练习过多,因此他们懂得速记技能的高超,技艺的精湛,技巧的灵敏,无不取之于速记实践的锻炼。他们使生活速记化,速记生活化。即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名词术语,都用心译成速符,使速符运用在生活中,从而扩大速记的应用面,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就形成了速记的技巧。
以上简略地谈了速记的技巧及其获得的途径。最后我们来谈谈娴熟地掌握和运用速记技巧的标志。首先必然是“心灵手巧”即反映敏捷、符号能达到直接反应。书写速度要快,能追踪记录语言。速记的技巧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巧妙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随机应变。再一个就是书写的符号要准确、自然、流畅。正如金礼林所说,要体现符号的美。《新星》的作者、青年作家柯云路在长篇小说《夜与昼》中,称赞一位女秘书:“她的速记和打字都利索、漂亮”。我认为这是对速记的形象概括。“利索”当然包含了速度之快和自由、灵敏;“漂亮”当然是符号的美观。同时,也是对速记技巧的赞叹。让我们每个速记工作者的速记都利索、漂亮,我们锻炼速记技巧的奋斗目标就是使速记利索、漂亮!
浅谈师生课堂沟通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培育师生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因循守旧,沟通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主要从“建立信任、把握尺度、理解与宽容、教育机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师生沟通尺度信任教育机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懂得运用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培育师生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师生的沟通程度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因师生沟通不畅引发矛盾和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严重的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沟通的技巧。
一、把握尺度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尺度,在学生面前不要总是进行反面教育,或者做出言行不一的举动,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说话方式,多些暗示少些直接,多些说服少些说教。批评和表扬讲究策略,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既表扬学生的好行为,又不使表扬“廉价”和过度。否则,都将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甚至是适得其反。
沟通要因人因事而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与机灵的学生沟通、与功课较差的学生沟通、与活泼好动的学生沟通,与内向腼腆的学生沟通,等等,沟通的方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又如,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而有的学生则“吃软不吃硬”,这都需要我们心中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工作起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行为习惯能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让他们有一个平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班级建设上来,从而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建立信任
教师的真诚和信任是一种教育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你只是从教室的讲台上观察学生,假如学生仅仅因点名才走近你,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无论什么心理学的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应当向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忧伤。”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应该是不虚伪、不做作,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教师如果以自己的职业地位或权威掩饰个人的弱点,将会脱离学生,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而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不会产生教育危机。
李老师刚接手一个班级,在接手之前,她搜集了大量的学生资料,了解到班上有几个难管的学生,他们上课迟到、睡觉,任凭老师批评和说教,他们也只是随口敷衍,还是我行我素。这让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很头疼,慢慢地,也就放弃他们了。这一天,他们又迟到了,看见李老师早就等在教室前等着,便硬着头皮、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了过去。李老师是学校出了名的“严师”,这一点,他们是清楚的。他们以为李老师一定会把他们狠批一顿,然后叫家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肯定是烧着自己了。可是,没想到李老师只是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说道:“我不想问你们迟到的理由,我只想说如果我相信你们,相信你们以后肯定不会迟到,并且在其他老师面前为你们做担保,不知你们会不会辜负老师的信任?”他们互相看看对方,沉默了一会,说道:“老师,既然你相信我们,又为我们作担保,我们就不会让你为难,你看我们的表现吧!”自此以后,这几个学生在李老师的关注下渐渐地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成绩也有了回升。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接纳程度有多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程度就有多高。
三、理解与包容
教师不能要求自己的学生是完美无缺的。即使他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或者要求,也不要指责他们,而要给他们宽容和鼓励。
我曾任教的一个班级,还没接班就有很多教师告诉我这个班级很差,上课很吵,特别是有几个学生常会和老师起冲突,而且软硬手段都无效。结果,任教几节课后,果然这些现象都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立刻停止教学,整顿纪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听见有些学生消极地说:“反正我们就这样了!”短短的一句话,反映出这些学生消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对自身的轻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行上的关心,通过适时的德育教育及职业专业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不要自暴自弃。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师只要能用心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引导他们步入正途,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教师感化。
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意味着教师相应的表现力和说服力。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教师同学生交往并影响学生的职业性力量――表现力和说服力。他断言,凡是缺乏教育机智的人都信奉长篇说教的效用,但这是一种幼稚的幻想。